如果將農村自然生態環境與運維設施很好地結合起來,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:
一是在深入推進農村治污的進程中,政府應該重視以生態的理念來推進治理。比如,農村的一些小溪小河的治理,應該遵循小溪流的自然生態規律。溪流是流動的、連續的景觀元素,是農村生態環境的依托與基礎。治污水首先要考慮生態治理,我們治理的不僅僅是水質,更是流域內相關的生態鏈的綜合治理。為此,應該采用自然生態的修復方式,如種植適宜的水生植物,恢復溪流自然生態系統。此外,溪流兩岸的整治應多采用泥土、卵石或附近的石材等自然材料來代替混凝土、漿砌塊石等硬質材料,種植適宜的水生植物,保護好水中的自然生態,以此來改善水質,提高溪流的生態功能。目前有的地方在治理過程中采用水泥三面光的方式,溝渠是干凈了,水也清了,可是小溝小渠中水草沒有了,青蛙沒有了,泥鰍沒有了,我覺得這是很不科學的。
二是在農村實施污水處理工程應該因地制宜。比如,有的小山村本身沒有多少人口,而且分布較散,產生的生活污水經過簡單處理就能夠得到自然凈化,但如果實施截污納管集中收集起來處理,耗費的資金量就比較大。因此,應該根據村莊地形、房屋分布、人口數量、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,因地制宜、科學規劃,分類指導,采用經濟有效、簡便易行、節約資源、工藝可靠并能夠與當地自然環境高度融合的污水處理技術,使生活污水無害化資源化處理、達標排放。